查看原文
其他

参赛人数再创新高!2021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开赛仪式圆满落幕

易智瑞 M姐实验室
2024-09-04

5月8日,为共同促进空间知识传播、开拓空间信息产业人才发展之路,由中国测绘学会、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1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开赛仪式”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举行。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中国测绘学会彭震中秘书长、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杜清运院长、易智瑞公司总裁何宁分别为活动致辞。

开赛仪式现场

李建成院士表示,本次大赛有望成为构筑创新环境和发掘创新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竞赛有助于提升老师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可进一步推动科研活动与教学实践的互动创新,对推动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实践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副校长 李建成院士

中国测绘学会彭震中秘书长指出,竞赛对于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有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学生兴则事业兴,学生强则国家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最终必然反馈到整个行业:科研院所有更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研究理论和技术,企业有更优秀的技术人才研发技术和产品,用户能更好的应用GIS实现业务价值……这些点滴的进步汇聚成整个行业的兴盛,强大整个国家的实力。

中国测绘学会秘书长 彭震中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杜清运院长介绍,自1994年以来,初步统计,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超过5000名不同层次的地理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如今,资环学子已经遍布全球,众多毕业生进入谷歌、苹果、脸书、微软等国际一线信息技术公司,或就职国外大学地理和环境相关高校。在国内,毕业生已经成为BAT、华为、顺丰等互联网公司,以及规划、国土和测绘等领域的创新尖兵,更有地理信息产业的创业先锋。如今,以易智瑞公司冠名的GIS大赛首次走出北京、来到武汉,这是高校和企业精诚合作、引领GIS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篇章,预示着地理信息产业在新时代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杜清运

易智瑞公司总裁何宁指出,易智瑞长期关注GIS教育的发展,与GIS教育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GIS理念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和前沿技术创新。比如,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开发竞赛已经连续举办近20年,每年参赛高校超过200所,参赛学生累计超过4万。易智瑞与两百余所大专院校共同开展了各类GIS教学与科研合作,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务。何宁总裁还现场宣布了2021年度易智瑞教育事业支持计划,全面提供新一代国产地理信息平台GeoScene Pro的院校试用,并启动相关书籍出版工作。

易智瑞公司总裁 何宁

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作为当前在校大学生课外活动中一项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和广泛性的竞赛活动,从200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的200多所高校的数千名师生参赛。2021年参赛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超过5300人。今年的比赛共分为四个方向组别:地图故事组、地理设计组、GIS应用开发组、遥感应用组。参赛选手需根据所选组别对应的作品要求进行独立的设计与制作,指导老师仅给予相应的指导。比赛要求作品原创,支持并鼓励选手基于作品发表论文、毕业设计。


易智瑞公司总裁何宁在开赛仪式上表示,所有比赛选手简历可进入易智瑞人才库,该人才库向易智瑞所有合作伙伴开放。“从第一届至今,已经有4万多人进入易智瑞人才库。尤其是获奖的参赛者们,往往会成为业内用人单位纷纷‘争抢’的目标。”


本次开赛仪式是为了总结过往经验,鼓励更多教学单位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GIS界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还在活动中分享了报告。开赛仪式线上同步直播,全国各地超过2000名观众观看了直播,累计访问量10000+。


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汤国安在《GIS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作为课程思政早期探索者,通过实践证明,GIS实验课不但可以有效推进课程思政,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汤教授认为,专业教育要把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作为根本目标,要主动面向与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从单纯的专业育人提升到全面育人,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要进行有效改革与一体化提升,作为国家标杆专业应当引领全国同专业的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汤国安

针对当下热点的、并经常出现在学生竞赛作品中的智慧城市应用,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系统地向大家介绍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模型以及面向智慧规划的CIM框架体系探索。他认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就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也就是构建美好人居环境。这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人类发展需求、环境生态的容量、资源统筹配置。这些需求的牵引,再加上技术的推动,都呼唤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构建。师生应当去了解CIM框架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地理信息模型GIM、建筑信息模型BIM、感知信息模型SIM。

清华大学教授 党安荣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瑜教授在《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的学科定位探讨》中指出,地理学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科学,是为部门地理学研究提供数据整合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从而强调地理学作为观测性学科的性质。为了达成上述目标,需要研究地理学基础概念和规律的形式化定义,通过体现“空间思维”,强化地理学作为一个统一学科的理论基础。借助于算法实现和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将地理学研究成果输出到其它领域,产生知识溢出,体现了地理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北京大学教授 刘瑜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刘慧平教授对17年来的易智瑞GIS开发竞赛进行了简单回顾。在对近年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时发现,应用领域涵盖30多个行业,其中环境、交通、社交、文化领域作品最多。而且,作品对新技术敏感,受社会热点影响大,如在2013年的作品中开始使用大数据,2014年的作品中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比如作品体现理工科思路居多,人文视角偏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慧平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杜清运院长在《智能时代的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介绍,武汉大会地理信息相关专业历史沿革久远,保持地理学、测绘学和信息技术综合交叉、理工并举,铸就了“能文能武”、“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必须对地理信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应对策略。杜院长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环节、教学资源、综合提升等方面给出了应对之策。对于未来地理信息人才的培养,他提出了五大期望:培养空间思维,即“开脑洞”;提升地理素养,即“拓眼界”;融合智慧计算,即“善动手”;深化地图美学,即“懂设计”;夯实工程能力,即“能攻艰”。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杜清运

简单的休整后,下午两点,“思考脑、操作手和美丽心”GIS实践教学研讨会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20报告厅开展。


南京师范大学张书亮教授从当前专业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校园综合性GIS实践教学平台、一流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三个方面展开分享;江西师范大学胡碧松教授立足江西师范大学GIS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实际情况,介绍了“一轴四段七节点”GIS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山东科技大学牟乃夏教授以教学与科研为题,指出其共生与共升关系,着重教学老问题的新探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石文轩副教授介绍了《遥感物理基础》课程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成果,为GIS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李连营副教授则着眼《教学参考地图集》编制实践,从“设计初心、制作用心、使用怡心”三个角度让学生感受到地图的美丽;信息工程大学成毅教授分享了《故事背景下的开放式GIS实践教学探索》。


与会人员就报告中所提的GIS人才培养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教学如何进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提出意见建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M姐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